各相关单位:
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,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,系统总结近年来学校教育教学建设和改革取得的优秀经验成果,发挥教学成果的引领激励作用,不断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,经研究,决定开展2025年校级教学成果奖申报工作。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。
一、成果要求
1.奖励范围。
教学成果奖应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,坚持正确政治方向,反映新时代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、全面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能力取得的新成果,代表建设高质量本科教育、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。
在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实现较大突破,取得显著的人才培养效益,尤其是在突出学校特色,注重专业建设,加强实践教学,加快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达到省内乃至国内学科领域领先水平。
已获得过国家级或省级教学成果奖的成果,在内容基本相同或无特别创新的情况下,不得重复申报。
2.时间范围。
成果须经过2年以上教育教学实践检验。实践检验的起始时间,应从正式实施(包括试行)教育教学方案的时间开始计算,不含研讨、论证及制定方案的时间。申报特等奖的成果,一般应经过不少于4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检验。实践检验时间截至2025年6月。
3.成果分类要求。
成果内容主要包括构建“大思政”育人格局,优化调整专业结构,加强拔尖创新人才/急需紧缺人才培养,深化“四新”建设,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,推进产教融合、科教融汇,推进高等教育教学数字化(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),加强教师教育,提高教师教学能力,深化教育教学评价改革等方面(要特别关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、全国教育大会和教育强国规划纲要所涉重大改革事项,以及国家战略急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)。
4.完成人和完成单位要求。
(1)成果主要完成人须直接参加成果的方案设计、论证、研究和实施全过程,并做出主要贡献。每项成果的完成人数原则上不得超过10人,且所有完成人近五年内无师德师风问题。
(2)成果主要完成单位应为成果主要完成人所在单位,并在成果的方案设计、论证、研究和实践的全过程中做出主要贡献。
(3)鼓励跨学院、校企、校校联合申报教学成果奖。
5. 申报限额
本次申报实行限额申报,各学院基础申报数量为1项,其中一流学科、培优学科所在学院申报数量可增加1项,跨院、校企、校际合作有突出成效和支撑材料的可增加1项。其他各职能部门申报数量为1项。
6. 成果等级
(1)推荐特等奖的成果原则上应属于国内首创或达到国内领先水平,且在教育教学理论上有创新,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有重大突破,对提高教学质量、实现培养目标有突出贡献,取得了特别重大的人才培养成效,具有重大应用推广价值。
(2)推荐一等奖的成果原则上应达到省内先进水平,在教育教学理论或实践方面有较大突破,取得了较大的人才培养成效,具有省内应用推广价值。
(3)推荐二等奖的成果原则上应达到校内先进水平,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有一定突破,取得了一定培养成效,具有校内应用推广价值。
二、申报程序
1.符合条件的本科教学成果,由成果的第一完成人向所在单位提出申请。申请材料包括:
附件1《合肥工业大学高等教育(本科)教学成果奖申请书》及教学成果总结报告、教学成果应用及效果证明材料;
能够反映成果质量和水平的论文、奖励、报道、研究报告等支撑或旁证材料电子文档(PDF格式);
成果如为教材,须提交样书及教材电子文档,电子文档包括教材封面、出版信息页、目录及精选内容等(PDF格式);
其他与成果有关的支撑材料。
2.各单位制定遴选推荐工作方案,严格工作程序、组织择优遴选,按限额推荐。将拟推荐教学成果奖名单(含成果名称、主要完成人等基本信息)在本单位网站公示3个工作日。推荐单位对申请书及所涉及的论文、教材、各类获奖情况等支撑材料的准确性、真实性、合法性和有效性负责审查,一经发现弄虚作假行为,将依规严肃处理,取消推荐资格。
3.申报2025年合肥工业大学本科教学成果奖,通过合肥工业大学质量工程项目云服务管理系统进行材料报送,申报入口为:https://ahxmgl.ahou.edu.cn/QRMISStu/?OrgCode=10359。各申报人及推荐单位于2025年6月27日18:00前在平台提交以下材料:
(1)各成果项目申报人在申报系统上传成果申请书(见附件1)、成果政审表(见附件2)、成果附件材料(附件材料封面见附件3)。
(2)各单位于2025年6月27日18:00前,完成申报系统成果项目申报审核及排序推荐,各单位推荐汇总表(见附件4)电子档及签章扫描版发送至jxjhhfut2024@163.com,邮件主题按照“单位+教学成果奖”命名。
3.学校评审。
学校将组织专家对各成果进行评审,评审结果公示无异议后,认定为校级教学成果奖并择优推荐省级教学成果奖。
三、工作要求
1.高度重视。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做好教学成果奖推荐评审工作的重要意义,以此为抓手促进教育教学改革,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。
2.严格把关。各单位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,将通知要求广泛宣传,积极动员参与。做到思想政治和师德表现双把关,做好对推荐成果完成人的资格审查,确保政治过硬、师德表现过硬。
联系人:胡老师,联系电话:62901887。
教务处
2025年5月30日